第(3/3)页 当遇到一些模糊不清、存在战略陷阱的情况时,如何确保智能系统不出现误判,这是个大问题。 我认为在系统中应该增加更多人工干预的端口,即便在自主作战模式下,也能让后方指挥中心在关键时刻及时介入,调整作战策略。” 另一位专注于舰艇通信技术的专家接着说道:“在信息传输方面,随着系统智能化程度的提高,数据流量必然大幅增加。 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舰艇内部以及舰艇与外部的通信网络架构,确保数据传输的高速、稳定与安全。 防止在战时因通信拥堵或遭受敌方干扰,导致智能作战指挥系统无法及时获取信息或指令传输受阻。” 一位年轻的硬件设计专家兴奋地挥舞着手中的笔记本:“硬件冗余设计十分必要! 我建议在关键硬件模块上采用更先进的纳米材料,不仅能提升设备的耐用性和抗干扰能力,还能在有限的舰艇空间内实现更高效的集成,进一步增强系统的稳定性。” 然而,一位有着丰富海战经验的海军将领表情凝重地表示:“尽管智能系统能提供诸多便利,但过度依赖可能会削弱官兵的主观能动性和应变能力。 我们必须在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的同时,加强官兵的实战训练,确保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熟练掌握舰艇操作,即便智能系统出现故障,也能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继续战斗。” 一位研究军事伦理的学者也加入了讨论:“从伦理角度出发,我们需要明确界定智能作战指挥系统的责任边界。当系统做出攻击决策并造成后果时,责任主体是谁?” ……